合同缺失,索赔无门;2022年1月救援明细

这是一位农民工朋友“稀里糊涂”患上尘肺病的全过程,也几乎是所有尘肺病农民工经历的缩影:

十年矿井,一夕尘肺

他叫陈有明,今年50岁。来自陕西贫困山区的他,19岁外出打工,先后在饭店、鞋厂工作,也做过氧气瓶装卸工。2005年开始在矿场做采煤工,一个月两千五左右的工资还算满意,没想到这份工作竟是梦魇一场。

陈有明所在的小矿场工作环境很差,通风设备跟不上,空气几乎不流通,没有任何防尘设施,也从不要求工人戴口罩。每天在粉尘翻滚的密闭环境里工作10-12小时,等他们意识到劳动保护的重要性,一切都为时已晚。

煤矿工人工作场景

2016年,陈有明感到胸闷气短、身体乏力,被诊断为尘肺病。医院让他到西安做进一步诊疗,可他没太当回事儿。手头的拮据、三个孩子上学的重负让他只能选择继续打零工。

2018年,陈有明终于不再打工了,因为实在干不动了。冬天哪怕一场小感冒对尘肺病人来说都是致命的,他只好在家休养。2021年3月他又被查出甲亢,从120多斤瘦到100斤出头。祸不单行,他的妻子也患上甲状腺肿瘤,手术后必须终身服药维持激素平衡。

合同缺失,索赔无门

陈有明当然也想过向工厂索赔,但这条路从他进厂伊始就被堵死。

“当时我为这个事情找过单位,他们说因为我们换的地方多,跟每一个单位都没签合同。人家说你在这个矿上才干了两年,怎么证明就是在这儿得病的呢?”

陈有明说:“干我们这行的,大部分都是短期工,要是农忙时回家或者有啥事耽误了,也就能干两三个月或者半年,再换别的地方去干。所以确实说不清楚是哪个矿造成的,没有证据,人家单位肯定不承担这个责任。

后来陈有明才知道,应该在进矿之前和离矿之后分别做一次体检,如果可以证明是在这家矿厂工作时身体出了问题,那么矿上就必须承担责任。然而,绝大部分矿工都不知道通过体检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既没有合同,又没有定期体检,尘肺病农民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丢掉了健康,也丢掉了索赔的可能。

调整心态,坚强面对

陈有明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学。读高中的儿子每周要交150元的生活费以及往返车费。读大学的女儿学费是2万多,虽然申请到了免息贷款和一年4000元的助学金,但家里的收入还远远不够负担孩子们上学的费用。

陈有明的家

现在一家五口人靠低保勉强维持着生活,妻子需要常年吃药,老母亲体弱多病,而陈有明又丧失了劳动力。他说:“全家人的生活没有着落,真是揪心,不知道明天的路怎么走。”

和基金会通话时,陈有明表现得无奈又坚强,“关键时候还是要靠自己,想太多也没用”,“为了孩子也得坚持下去,只能接受现实,保持愉快的心情,让自己处于好的状态”……

天气暖和了,陈有明又要出去打工了,最近经人介绍了一个污水管道改造的工作,一个月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总能补贴一些家用,继续为孩子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操劳。

年轻力壮的时候为了多赚点钱,许多农民工选择了从事家装、玉石切割、水泥加工、碳粉制造、陶瓷加工以及井下爆破、打钻等工作,可数十年的辛苦换来的却是一张尘肺病诊断书,和一个灰暗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从今年一月份开始为陈有明提供医疗救助,也希望今年可以认识更多尘肺病农民工,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下是1月份的救援明细:

2022年1月尘肺农民工医疗救助患者名单

救助地点:陕西、重庆、甘肃

2022年1月部分尘肺农民工医疗救助照片

配图均经过本人授权

2022年1月尘肺农民工制氧机发放名单

2022年1月尘肺农民工制氧机发放照片

配图均经过本人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