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才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可能是因为外公晚年循环播放《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她”身上有我没有,而我却渴望拥有的果敢、不怕事、强大内心、睿智的原因,我一直以来都是“她”官方微博1479万粉丝的其中一个。
        但是2018年8月23日的一篇微博却彻底改变我和“她”的关系,我怀着忐忑又毫不抱希望的心情发送一封应聘“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应聘简历,就这样她不仅是我印象中活泼仗义的杜小月,更是一位脸很小、可爱、对公益怀揣热忱且不断摸索的公益人袁立。因为现在她就在我办公桌的那头。

        刚刚进入这个团体,为了更好的了解尘肺病群体,我以整理助学材料作为工作的开始。短短几天的工作,让我突然深切的认识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很难想象的苦难世界,特别当对方还是一个个本该享受父母之爱、家庭温暖的孩子。
        助学材料是由助学申请表、和患者关系证明、患者诊断证明、困难证明等一系列材料构成。助学申请表上有一个贴证件照的地方,小照片上小朋友是那么的纯真可爱,可背后却有着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心酸。

        其中一个案例是,材料当中夹有 患有尘肺病的外公亲笔写的一封信“致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字写的真的很漂亮,内容却让人动容:孩子10岁,女婿因本人长期住院离婚了,女儿承受不起家庭经济压力离家出走几年没回家,因为党的政策好,今天才像一个家!(这个家庭是一对老无所依的老人边自己看着病边抚养着一个没有双亲的孩子)。
        另一个案例是,一个家庭原本有儿有女,其实幸福不过如此,可当作为顶梁柱的父亲因尘肺病英年早逝时,孩子便成为不幸中的不幸,更重要的是姐姐才10岁,而弟弟才8岁(此刻的“为母则强“是那么的深刻)。

        作为一个首次接触公益的普通人来说,心情从同情到沉重,无数案例都牵动着我这个同为母亲的心。很难想象诸如此类的家庭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将何去何从。
        基金会的口号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或许基金会成立之初便明白,面对庞大的尘肺病群体,我们能做的真的很有限,纵然尽心全力也杯水车薪。

        此刻我才确定如此荣幸成为关怀这些孩子的一员,希望更多的有爱心、有同情心、愿意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好心人,加入我们的志愿者团体,帮助这些孩子。

        或许有一天,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再有“尘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