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温柔地行走

电影《巴山夜雨》宣传画

        38年前,一部电影《巴山夜雨》,让人们知悉了那个山峦叠嶂、夜雨缠绵的巴山、夜雨;

kn2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18年前,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又让人们熟知了那个心直口快、伶牙俐齿的杜小月。
        2018年盛夏酷暑的7月,这两个本不相干的元素,邂逅、融合在了一起。杜小月的扮演者袁立,顶着酷暑、冒着大雨,来到重庆市城口县,一头扎进了巴山腹地。
        2018年6月,新华社《半月谈内部版》第6期发表了一篇报道——《聚焦重庆城口县“尘肺之痛” 一县近3000人确诊》。
        6月底的一天,袁立突然告诉我,要来重庆!她说看到了这篇报道,坐不住了。一定要来重庆去看看。
        哪里有尘肺病人,那里就是她的牵挂!这成了袁立的一种条件反射!
        这几年来,袁立和演艺事业拉开了距离,却和尘肺病人这个极其弱势的特殊群体拉近了距离。

        三年来,她从一名关注尘肺病人的志愿者,一直做到索性成立了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会,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专注于救助尘肺病人的公益事业中;几年来,她的足迹遍及赣湘川陕滇黔数省,走进了连她都数不清楚的尘肺病人家中,成为尘肺病人的爱心天使。
        这次,她把关注的触角伸到重庆最偏远一个山区县,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能有机会同她一起去参与这份充满爱心的公益工作,一直是我的愿望。不过,7月重庆的“火炉季”、“桑拿天”,对她是个考验。敢做敢当的“杜小月”的回应并无悬念:第二天她就订好了来重庆的机票!真是快人,快语,果断,干脆!
        7月2日下午,袁立带着她的工作人员,从上海飞赴重庆。在重庆江北机场出口,她一露面,除了一顶草帽略有遮挡,我惊异于这个素面朝天、衣着朴素的“小月”,竟然普通得如同“邻家女孩”,淹没在旅客流中。恐怕没有谁能想到身边这个笑眯眯的姑娘竟是那个总在风口浪尖上的袁立!也没有谁会把这个外表和做派毫不出众的女孩和银屏上熠熠生辉的角色联系起来! 

kn3
袁立一袭素装出现在山城重庆

        7月2日下午,袁立带着她的工作人员,从上海飞赴重庆。在重庆江北机场出口,她一露面,除了一顶草帽略有遮挡,我惊异于这个素面朝天、衣着朴素的“小月”,竟然普通得如同“邻家女孩”,淹没在旅客流中。恐怕没有谁能想到身边这个笑眯眯的姑娘竟是那个总在风口浪尖上的袁立!也没有谁会把这个外表和做派毫不出众的女孩和银屏上熠熠生辉的角色联系起来
        进了重庆主城区,刚在酒店住下,袁立就提出要吃重庆火锅。我们按着酒店老板的推荐,在蒸笼般的街道,七拐八拐,东问西问,在一家居民楼里找到了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火锅店。看那环境逼仄,设施简陋,似乎不太适合见过大世面的袁立。
        可她竟然毫不嫌弃,兴致盎然地坐下,一饱口福,一尝夙愿。直到起身离席,半信半疑的老板娘,才确认这就是“杜小月”!喜出望外的她希望和久仰的“杜小月”合影,袁立欣然应允!

kn4
餐桌上聚精会神听重庆的志愿者介绍情况

        晚上,在重庆长嘉汇一家茶馆里,几位慕名而来的“粉丝”,专注地领教袁立关于人生、信仰、爱心的话题。袁立也不推却,娓娓道来;性之所至,她索性席地而坐,侃侃而谈,毫无“高大上”的优越做派!

kn5
袁立席地而坐,与粉丝们侃侃而谈

        初一谋面的种种细微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毫不矫饰的袁立——亲切、随和、爽快、接地气,看不见曾经笼罩在她头上的“明星”光环和架子。
        第二天一早,淅淅沥沥的雨中,我们和袁立一行,驱车出发,沿着包茂高速,直奔城口县。          城口县位于重庆东北部,地处川陕渝三省(市)交界处,位于秦巴山脉南麓,距重庆主城400多公里,除了高速路,还有一段快速路,预计行驶5个多小时。一路上大雨纷飞,汽车不时减速缓行,时间有所延误。袁立提出:“我们不去县城了,直接去乡镇!”。可以感受到,袁立到探访现场的心情非常迫切,这应该就是她的办事风格:雷厉风行、开门见山。我们退掉了在县城预订的住房,直奔城口探访的第一站巴山镇。
        由县城去往巴山镇的县乡公路,蜿蜒盘旋,路边是陡峭的山岩,不时可以看见公路上大大小小的落石。在这个多雨的季节,山区公路隐含着不测的险情。经过7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平安到达巴山镇。
        巴山镇距城口县城西北约40公里,依傍欢快奔流的任河,滨临碧绿静谧的巴山湖。只见群峰耸立,河谷纵横,林木茂密,水力丰沛,一派典型的秦巴山区风光。
        然而就在这偏远而美丽的山区,却有一批尘肺病人挣扎在生死线和贫困线上!刚到这儿被美丽的自然风光所陶醉的袁立,很快就将目光和关注聚焦到这里的尘肺病群体上来。
        当天下午一到达巴山镇,放下行李,袁立一行就和镇委、政府的领导们进行了座谈。这些年轻的镇干部,对当地尘肺病人的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kn6
书记介绍当地尘肺病人情况和对他们的扶贫工作

        据他们介绍,城口县是一个处在秦巴山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偏远深度贫困县。巴山镇的尘肺病人,大多是90年代中后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
        这些大山深处的青壮年,除了务农,没有别的特殊劳动技能,所以外出务工,大多是到煤矿、金矿等从事最笨重的力气活:打风钻、出矿渣、搬水泥……恶劣的作业环境、无保障的安防措施、对自我保护的无知,使他们被粉尘残酷地吞噬着!长期吸入的粉尘(灰尘),在肺内潴留,渐渐将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瘢痕)。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这些打工者身体状况恶化,逐渐被确诊患上了尘肺病!
        城口县确诊的尘肺病农民有近3000人!一旦患上这病,他们大多丧失了劳动能力,失去收入来源,加上医疗负担沉重,成为新贫困群体,成为这个边远贫困县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袁立和她的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到来,不啻是“从天而降”的社会关怀和救助。书记感慨地说: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们欢迎社会多多关注和帮助这里的尘肺病人!袁立说:我们是民间公益组织,我们会尽自己的努力给予尘肺病人人道关怀!袁立曾经告诉我,并不是所到之处都受欢迎的,有的地方并不理解他们的工作,以为他们是在给政府揭短。而巴山镇政府的态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这次的探访更为顺利。

kn7
在一幅雕刻的地图上观看城口县的地理位置

        第二天一早,在镇党委纪委书记李丰向导下,我们一行,冒着蒙蒙细雨,直奔乡村而去,探访贫困尘肺病人家庭。袁立当天竟然穿着一双拖鞋,走在山间小路,上坡下坎,淌水踩泥,毫无惧色,这使我想起看到的一段文字:个性十足的袁立是九十摄氏度的水,简洁、放肆、泰然,所以她努力而不刻意,慵懒而又生动。其实这更展示了她率性的性格和吃苦的能力。

kn8
爬上陡峭的山坡,探访一户贫困的尘肺病人家庭
kn9
在泥泞的山坡上上下下,袁立两只脚丫钻出了拖鞋的鞋帮

        接连两天,从巴山镇,到治平乡,在连绵的雨幕中,在陡峭的山路上,在暴雨后滚滚流淌的山水里,我们一行走村串户,一共探访了16户尘肺病人家庭。袁立在她的微博里说过:“中国的农民,真的很苦,不靠近他们,你体会不到!”的确,袁立所到之处,都要和尘肺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子女、周围邻居,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疾苦,化解他们的忧愁。她亲切温柔的话语,斩钉截铁的承诺,给每一个受访的尘肺病人都带来了大爱的希望和温暖阳光。

kn10
蹚着满街的雨水,走家串户,寻访尘肺病人
kn11
袁立上门探访,使这一家三口十分惊喜,不禁绽开了笑容。

        这一个又一个的患者,几乎都有着相同的经历:外出打工——粉尘环境——毫无防护——健康受损——确诊患病;也都有着相同的困境:丧失劳动能力——在家养病——没有了生活来源——沉重的医疗开支——整个家庭陷入贫困,殃及生活以及子女就学。

kn12
丈夫患了尘肺病,妻子打工受了伤,家庭陷入了贫困。袁立说:我们会帮助你们!
kn14
元坝村这位尘肺病人,身边没有亲人。袁立鼓励他鼓起生活的勇气。

        许多病人的遭遇,令人揪心!有的靠妻子打工支撑家庭生活,有的拖累妻子回家照顾,全家吃低保;还有的连妻子都跑掉了,靠亲人亲戚照顾;也有的因病至今没有婚娶。
        元坝村尘肺病人蒋学兵,属于较重的三期病人。他说话都喘,举手都疼,连对象都没法找,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生活全靠他7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陪伴和照顾!

kn13
这位三期患者与7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
kn15
这是我们探访中最年轻的一位尘肺病人,才30多岁,现在却必须靠吸氧维持生命。
kn16
年轻的妻子说起丈夫的病情和家庭的困难,不禁潸然泪下。

        在治平乡,我们探访的一位尘肺病人,妻子刚刚去世,今年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的小儿子,因为家庭的困难,准备放弃上大学……
        袁立用心地倾听着,观察着,她用她亲近的笑容、亲切的话语、慷慨的承诺,给尘肺病人传递着发自内心的爱!
        她下车伊始就说过:我们到这里来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来了!两天来,所到之处,每听完一户的情况介绍,她都会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做好救助登记,记录每个尘肺病人的病情和家庭困难,根据他们的不同困难,当场决定给予不同的救助——有的赠予制氧机,有的给予紧急医疗救助,有的给予家庭子女助学款。这一次探访,袁立和她的基金会共向14户特困病人家庭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救助。

kn17
袁立指导基金会工作人员和当地志愿者为尘肺病人办理救助登记手续。
kn18
得到袁立基金会的救助,这位刚刚还一脸愁容的妻子感动地和袁立拥抱在一起。
kn19
这位准备弃学的大学录取生,得到袁立基金会的救助,可以实现大学梦,大家都为他高兴。

       由于天气原因,对一些居住在山上的贫困尘肺病人的探访,这次暂时放弃了。但是袁立心中仍然牵挂着他们。她在巴山镇、治平乡物色选择了一些志愿者。今后,基金会将和这些志愿者建立联系,通过他们对当地尘肺病人入户探访、申请救助和发放救助物资。
       袁立的热诚和真诚,甚至感动了正在当地做扶贫工作的一位县领导干部。他对袁立说:“我对全县尘肺病人的情况特别了解!我可以做你的志愿者!如果退休了,我就加入你的队伍!”
       在这葱翠静谧的巴山腹地,袁立从喧嚣的闹市回归到纯真的大自然,时时敞开双臂,连声赞叹:“好美啊!好美啊!这里的人们好幸福哦!”她更赞叹的是“这里的人好淳朴哦!”她禁不住地时时流露出对巴山的水、巴山的云、巴山的人的深沉的爱!
       在一户尘肺病人家中,袁立巧遇一个上中学的聋哑少女。于是,通过手机打字和她交谈。谈着谈着,女孩哭了起来。袁立像一位大姐姐极力劝慰她,终于让少女破涕为笑。这该有多么强大的气场、多么温柔的情怀,才能如春风化雨,湿润和融化这颗长期处在困苦中的悲苦的心?!

kn20
袁立安慰着这位聋哑少女
kn21
满怀爱心地亲吻一位幼童
kn22
巴山镇民众的热情和袁立的谦卑水乳交融

        袁立难以掩饰对巴山的爱,难以掩饰对淳朴的乡亲们的爱。所到之处,她都完全回归本真,素面朝天,衣不兼采,将自己融入到最基层的普通大众之中,在城口的巴山镇、治平乡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比“小月”更亲近、更实在、更美好的形象。而她自己,也对这里依依不舍。在后来向巴山镇领导告别时,袁立承诺:我还会再来这里!

kn23
即将告别,袁立向巴山镇领导说:我还会再来这里!

        在回程的路上,袁立在车上播放了一首歌曲《爱的真谛》,这旋律在随行的每个人心中回荡着: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很多人不解,袁立为什么放着演员不当,非要去做费时费力费财的公益事业?我想,这首歌曲,就是袁立所有公益行为的初衷。
        我注意到一则报道:今年1月31日,袁立获得“2017中国慈善名人榜TOP30”第8位。她和她的团队对尘肺病人的的公益关怀,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扬,并将继续在社会生活中释放那永不止息的爱!
        附:文章还没收笔,城口传来喜讯:据一篇《来自远方的爱》博文说:七月中旬,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为巴山镇矽肺病人申请的制氧机、生活救助、助学救助等,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已悉数送到了矽肺病人的家中。报道说:“收到来自远方的关爱,矽肺病人们眼里,心里都是满满的感激。”

2018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