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某天,袁立老师用一句话总结了这些年基金会的工作——“用最笨的方法做公益”。因为我们没那么聪明,我们走得慢,我们不擅长技巧和热闹。
但摸索成长的这几年里,我们始终希望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将募集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公益行业里,我们像正在学步的孩子,而关注支持我们的各位朋友,既是同行者也是良师。
新来的工作人员BoBo的心声:
接触基金会一个月有余,给我触动最深刻的是袁老师说的一句话:“永远不能忘记这些尘肺病农民工!因为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崛起,是这些农民工默默的退场换来的。而如今他们蜷缩在乡村里自己的病榻上,我们理应去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一代尘肺病人。”
我们享受的现代化都是有代价的,连人也成为了一种可以被消耗的资源。社会的发展是不是必然要裹挟着这种附加值?以前在我生活的圈子中还从未听过这个病——尘肺病。没想到,我们日常首饰家具的打磨,甚至我们所穿的牛仔裤的生产,都可能导致尘肺病。
通过这一个月对尘肺病农民工家庭的材料审核,我看到,因为尘肺他们呼吸艰难;因为尘肺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因为尘肺甚至发生了家庭变故……尘肺病患者后期那种喘不上来气的难受不仅让他们承受着自身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因为长期的治疗,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我们不能照顾到他们的全部,只能通过医疗救助,来减轻他们家庭的经济压力;通过制氧机的发放,让他们呼吸不再那么痛苦;通过助学,让他们的子女有机会用学习来改变命运。
同时,我们基金会一直呼吁:现在正在从事粉尘环境下工作的人,请珍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做好最基本的防护,为了十几二十年后不让自己这么痛苦地呼吸!我们迫切希望更多粉尘环境的劳动者,能认识到尘肺病的残酷。我们也非常愿意把防尘用品送到劳动者的手上,如果您想提供这些物品,请联系我们吧!
10月份救援明细如下。虽然我们会坚持用最笨的方法做公益,但也十分乐意听到大家的建议和反馈。
救助地点:陕西、重庆、甘肃
(配图均经过本人授权)
(配图均经过本人授权)
救助地点:湖南、陕西、重庆、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