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甩下车的人

“ 涛涛的大渡河,一架飞桥。它们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年轻矿工的意气风发,灯火通明的小香港,无数工友在矿场中挥洒着汗水与希望……可时代的轨迹并没有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时代的转折处,矿工被列车甩了下去。”

                                                                                                                                                           文|小童大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志愿者探访照片

彭学杨一家住在四川省汉源县乌斯河镇的高山上,他是尘肺病三期,走路已经喘得很厉害,只能困在家中,无奈地等待着。这座大山曾盛满他青春的激情与梦想,可最终留给他的是满身的病痛和叹息。

曾有文字这样形容这个地方:巨龙般咆哮的大渡河从这儿流进雄奇险峻、绝壁千仞的大峡谷,成昆铁路从此经过,这里四通八达、人流滚滚、商贾云集。这里物华天宝,大自然的造化赐予了明媚的阳光、丰富的水能,更在连绵起伏的群山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然而,这里也是著名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闭塞落后。彭学杨出生在七十年代,家里七个姊妹,他排老三。在他十三岁时,母亲精神失常,四处流浪,他被迫从学校退学,从此开始自己的矿山打工生涯。

那时乌斯河镇的丰富矿藏被人们以最原始的方式唤醒了,大小矿洞遍地,热闹非凡,被称为汉源的小香港,日夜灯火通明,卡车不息,矿脉质量好的都不用选矿场挑选,可以直接拉走。附近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依靠矿山生活,每天矿上都要杀掉几十头猪,皇木腊肉一条一条地下锅煮。

 

彭学杨意气风发,从十三岁搬运矿渣开始,学着打洞、打孔、打风洞,对矿上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曾经管着上百人和几个矿洞。为人处世方面,他也颇有心得,是凭着面子能办些事儿的人。

那时的乌斯河镇在普通人看来野蛮而充满活力,但到了两千年初,掠夺性的无序开发被逐步整治。而让彭学杨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的是自己的身体,他开始不断咳嗽,使不上力。当时的矿工们对于职业病、尘肺病完全没有概念,他们以为自己只是感冒了,或者是其他小毛病。

到了2007年左右,他发现自己有尘肺病,但是儿子才一岁多,他还是勉强在矿上工作,支撑起整个家庭。直到2014年,彭学杨才拿到职业病诊断证明,政府能够报销住院的医疗费用。撑到2017年,他的病情越来越重,完全不能工作才回到家中休养身体。

第一次上门家访,彭学杨的家着实让人印象深刻——真正的家徒四壁除了显眼一点的电视和几口锅,就不剩下什么了。他坐在门口,望着远方的山,平时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家门口的院子,想去镇上赶场也去不了,只有在病情严重时拜托邻居或者兄弟送自己下山去县城医院治疗。

县医院探访

正值壮年,妻子患有脑瘫和高血压,读高中的孩子还有学费生活费要支付,自己却丧失了劳动能力,可以想象彭学杨的内心是多么的不甘。好在他还算乐观积极,住在生活不便的山上也笑着表示高山上空气好。

 
彭学杨的妻子和儿子

涛涛的大渡河,一架飞桥。它们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年轻矿工的意气风发,灯火通明的小香港,无数工友在矿场中挥洒着汗水与希望……可时代的轨迹并没有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时代的转折处,矿工被列车甩了下去。

这趟列车也最终向不同的方向驶去,留下他们独自舔舐着自己的伤口。而我们如今享受着经济腾飞后的物质生活,不应该忘记那些被甩下车的兄弟姐妹们。

 

车轱辘滚滚前去的地方一片繁华,可是,不要忘记抚摸那辙痕纵横的受伤土地,这些受了伤的人,需要更多的你我共同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