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微信上与一个朋友闲聊,问她封闭期间忙什么?她说忙着做公益。原来朋友正在帮助袁立公益基金会做事,说袁立成立这个基金以来,帮助了大量的肺尘病人,在遭受许多陷害和污蔑的情况下,用自己锲而不舍的付出关怀着那些处在边缘却需要帮助的人。
袁立作为演员属于我喜欢的类型,但比起她表演来我更喜欢的是她对公义的坚持和对爱的付诸行动。这在我们都明白的大环境下是多么的不容易。
朋友告诉我,这一次上海受难,她的基金会也在行动。基金会与和睦家医院合作,专门救助配不到药的老人,审核通过后送上门,免费。
你说巧不巧?正在我为药犯愁的当口,雪中送炭的就来了。但是我仍然不愿意开口,我还没到断药的档口,我还可以坚持几天,我不能占用他们宝贵的资源。
妻子说:“万一过几天居委会不接受,或者像上次那样即使接受了还拖延了好几天呢?你怎么办?再说我的药社区医院上一次就没有配到,说不定和睦家会有呢!”也是哦,总得有提前量。“可是……可是不花钱拿人家的,多不好意思?”我还在犹疑着,妻子说:“我们以后可以通过捐助来弥补啊!”
对啊!茅塞顿开。再说妻子的药目前无处可配,先问问再说。于是向那位朋友提出实名申请,递交了身份证,填写了一系列的表格,包括病历、病程和药程、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次数等信息,还拍了所需药物的照片,一阵手忙脚乱,40分钟后传了过去。我看了一下时间,中午12点半。
朋友帮着联系,同步连线操作着各种流程,告诉我已经上传,让我等着,没多久告诉我这些药都有。太好了!
朋友说“最晚明天、最早今晚就可以送到”。是吗?这么快!那真的是救急哎!在上海现在物流如此不顺畅的背景下,怎么做到的?
下午四点半,朋友的微信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