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护工作者侧记
在尘肺科工作了接近8年,每天和尘肺患者打交道,他们的病痛和对生活的热望无时无刻不笼罩在我的心上。有的患者来了,没过几年就见不到了,说不出的伤感;有的患者笑着开心回家了,时不时打个电话来报个平安,我又欣慰异常。
有幸与上海袁立基金会的志愿者,一起下到隆回乡村走访了26家贫困的尘肺患者,这些患者有申请制氧机的、有申请困难补助的、有申请助学金的,为此基金会创始人袁立老师还到我们单位及科室进行了实地调研,一起去看望了住院患者,达成和医院合作帮助尘肺患者的意向。
尘肺病是一种极其残酷的职业病,随着病情加重,最终只能瘫痪在床呼吸困难。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尚且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只能以辅助康养手段为主,延缓患者的寿命。尘肺病晚期人往往瘦到脱了人形,模样骇人恐怖。
患者蒋云宝说:他希望自己的遗体捐献。哀莫大于心死,而他又表现出最具诚意的善!
湖南隆回的尘肺农民工他们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把制氧机送到自己的手中。马玉发是个三期尘肺患者,家里因为他反复住院,早已入不敷出,他和妻子看到我们送来的制氧机,开心的笑了,弱小的妻子尝试抱起制氧机,因为太重实在抱不动,但还是高兴的抱着跳了好几下,开心的像个孩子,能感受到他们此刻的轻松,这笑让我眼底湿润。
马玉发妻子说丈夫此次来长沙住院经历了好几个波折。在患者的患者名单群里没发现自己的名字,家里正在吃饭,急的他赶紧要老婆打电话,饭也不吃了。最后确定把自己的名字加进去后立马拿起碗开心吃起来,这是好长时间以来吃的最多的一次。刚吃完医院又打电话说他病情太重,坐医院的车太慢,要他赶紧包个车来长沙治疗,他又急的满头大汗,发愁没有车费。
马玉发一年要住院七八次,妻子还要照顾八十多岁的婆婆,两个女儿也是倾尽所有都很难维持。压力可见一斑!马玉发的姐夫和弟弟都是尘肺,姐夫49岁走的。
生活对这家人来说很艰难。在我们看来他们真的是:“苦若尘肺,生如夏花。“可是他们却非常的乐观与简单,有了制氧机他们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